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07节(2 / 2)


  石显一拍手,喜道:“活着的人确实没有让陛下惧怕的,但死去的人里有啊。陛下最惧怕先帝,先帝曾经两度打算废除太子,至今在陛下心里留下了深深的恐惧。”

  第二日,石显去看望李顼,他的神情颓废,眼睛下面有两团乌青。他对李顼说:“陛下,臣昨日梦到了先帝。”

  李顼惊道:“先、先帝怎么了?”

  石显诚惶诚恐地说:“先帝给臣托梦,说他将大周托付给陛下,陛下却令他失望,他九泉之下难安,臣还看到姚彦就侍奉在先帝身边。”

  李顼心虚,他沉迷酒色,朝政之事对于他来说繁琐无趣,都交给石显处理。石显提及姚彦,李顼更是心虚,姚彦是先帝给他指定的辅政大臣,然而先帝薨逝不到一年,姚彦就因他的过错而饮鸩自尽。他费力地说道:“先帝为何不给朕托梦?”

  石显巧言解释道:“可能是因为您病了,先帝不忍增添您的负担,故而托梦给臣。张仙师能通鬼神,不如臣让张仙师设祭坛,替陛下您向先帝请罪。”

  李顼忙不迭地点头,他辜负了先帝,夙夜担忧,九泉之下根本就不敢与先帝相见,如果能得到先帝的谅解,那他就安心了。

  其实宫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张仙师了,之前在北宫住的那个张仙师,已经被王沅下令交给廷尉审讯。石显不过是糊弄李顼,然后找人了画了一张谁都看不懂的符纸,说是张仙师给的,上面写的先帝的心愿,陛下若是完成了先帝的心愿,日后九泉之下父子才好相见。

  石显的计划漏洞不少,但李顼病糊涂了,再加上十分惧怕李湛,因此才会相信石显所说的话,然后问道:“先帝有什么心愿未了?”

  石显不客气地说:“先帝忧心大周,担心大周百年基业断送在陛下手中。”

  “朕没有……”李顼激动起来。

  石显说:“楚王是罪人董氏之子,先帝不喜楚王,先帝在世时,说过东海王类己,您不如下诏书传位给东海王殿下。”

  李顼使劲挣扎,“不、不可。”

  石显叹了口气,道:“东海王是您的亲兄弟,您传给他,一来能够得到公卿们的支持,二来,太后与东海王承您的情,日后必定会善待楚王,三来,他日您仙游后也有颜面去见先帝。”

  李顼闭上眼睛,不作声。石显强硬地说:“既然您不愿意就算了,只是您想想日后用什么颜面去见先帝,您做下的这些事情,实在有亏于祖宗,先帝是不会原谅您的。”

  李顼突然呜呜地哭起来,他明白自己命不久矣,心中愈加害怕,不敢想象如何去见父皇,还有姚太傅。

  石显等李顼不哭了,才说:“您这又是何必呢?不管是楚王还是东海王都是高祖皇帝的子嗣,谁继承帝位都是一样,只要能够让大周能够延绵下去。楚王年纪太小,又有一个获罪的母亲及外祖家,天下谁能信服他?您不如让他做一个闲人,这才是真正的为他好呢,毕竟楚王幼小,小孩子是很容易夭折的。”

  李顼突然睁开眼睛,目光如利剑一般盯着石显。石显也不躲避,面色平静地看着他。最终李顼同意了石显所说,命石显写诏书,首先把董氏的罪过叙述一遍,然后再说楚王李昀,罪人董氏之子,才德不足以继承大统,废李昀为庶人,最后则是立东海王李珣为太子。石显写好了,给李顼看过之后,再盖上了玉玺。

  次日,王沅召三公至建章宫,李顼把诏书给大司马石坚,然后道:“朕之幼弟东海王李珣聪慧明断,知书识礼,先帝在时也时常嘉赏,诸君日后要好好的辅助他。东海王年幼,有事不决可问太后。”杰米哒石坚等人顿首,“臣遵旨,必不违陛下之令。”

  李顼亲自下旨,名分既定,前朝后宫都安分下来。王沅看着儿子穿着锦衣,带着金冠,一副小大人的打扮,道:“珣儿,从今日起,你就是太子了,太子是国之储君,日后一定要好好读书,像你的父皇一样成为人人称颂的明君。”

  李珣拱手行礼,“母后,我知道了。”从此以后更加地发奋读书。

  王沅并不想他读成迂腐不知俗事的人,时常带着他去长安及三辅等地游历,让他多多了解民生。

  日子就这么慢慢过去,到了永光二年底,李顼的病情加重,已到了弥留之际。王沅带着李珣、徽鸾、徽君等人守着他。

  李顼突然问道:“太后,我令父皇失望,父皇他真的能够原谅我吗?”

  王沅沉声道:“陛下你就安心吧,先帝他会原谅你的。”

  李顼嘴角带点微笑,“这就好,很快就能够与父皇母后团聚了,我真高兴。”

  徽鸾忍不住低声哭起来,李顼道:“二妹不要哭,以后多保重,找个好人家嫁了,父皇母后才能安心。”

  徽鸾点点头,泣道:“我都知道,皇兄你放心。”

  李顼安心地闭上了眼睛,再也没有醒过来。

  ☆、第178章(修)

  李顼过世, 少府办理他的丧事。丧事完毕后,则是李珣的登基大典,这些都是大事, 花费颇多, 王沅特地下旨让少府简办。

  李珣正式登基, 次年称为建昌元年。因他年纪尚小, 王沅临朝听政,后宫的事务交给公孙柔嘉处理。

  王沅在承明宫批阅奏折, 石显过来说道:“娘娘,公孙太妃求见。”

  王沅放下笔, 道:“快请她进来。”

  公孙柔嘉进来后想要行礼, 王沅扶住她,“私下里不必多礼。”石显知趣地走出去。

  公孙柔嘉看着他的背影,眉头微蹙。王沅问道:“怎么了?”

  公孙柔嘉轻声问道:“石显这人品行不端,你留他在身边,白白惹得公卿们闲话,何不打发了他?”

  王沅笑道:“他这人算是真小人,坏事干了不少,但真才实干是有的, 而且博闻强识, 熟识律令掌故, 我留他自有用处。不过你说的也对, 石显还是要打发的。”

  公孙柔嘉见她能听进去,也就不在继续这话题, 而是说:“我要找你是想问问元帝留下的宫人妃妾如何处理?”

  元是李顼的谥号,因为他没有什么过人功绩,所以没有庙号,至于李湛,经过公卿们的商议,将他的庙号定位中宗。

  李顼年纪轻轻就过世,他的妃妾不少,这些都是年轻的女子,没有子女,在掖庭受活寡未免太可怜。

  王沅想了想,道:“将那有名分的留下来,都住进长信殿,其他没名分的都赐金还家吧。”

  公孙柔嘉颔首,“这样安排甚好,有名分的不过三人,曹贞,还有一个赵妃与李美人。”废后董氏已被下令赐死。

  王沅想起曹贞来,很有些惋惜,“都是可怜人啊,在供给上不要亏待了她们。”

  公孙柔嘉笑道:“好在陛下还小,宫里好几年都不会进家人子了,这倒是少做点孽。”

  王沅与她商量减少宫里供应,将一部分宫婢放出宫,还有宫里的一些繁文缛节加以改变,两人商量到大半夜,才定下来。

  王沅问道:“累了吧?”杰米哒

  公孙柔嘉摇摇头,眼睛里发光,“不累,我现在做的事情于天下都是有益处的,这是我愿意做的事情,再说宫里的日子太闲了,总要有点事情做才好。只是你需要多注意身子,别累坏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