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化宋第106节(2 / 2)


  三十来岁的武将很快便也成为了穷光蛋,但问题也还不大,周围还有十五个护卫呢。

  于是,当第三天时,他们到达了一座叫铜州的小城,这里是曷苏馆部族人聚集的一座城市,设有椎场,用以交换山货和粮食。

  一进此城,耶律雅里便皱起眉头,城墙低矮都不是事,但是,这里的饥民太多,他们盘踞在城墙下、街道拐角,眼中的幽光闪烁,仿佛一只只恶鬼。

  一个宛如骷髅般的小孩靠近他们一行人,用嘶哑的声音求他们给点吃的。

  耶律雅里哪抵抗得了,扯着一名禁卫的口袋就掏了起来,这一下可不得了,许多饿殍般的饥民靠了过来,若不是护卫们极力阻拦,他们能不用油盐就把他生吃了。

  就算如此,一条街没走完,十五个护卫也都被掏空,耶律雅里便将目光投向了最难对付的陈先生。

  陈行舟岂是能被他说动的人,不但没有给钱,还一番教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。

  “可是先生,事急从权,总不能看着他们饿死吧?”耶律雅里皱眉道。

  陈行舟微微一笑:“饿不死,你看我的。”

  于是他拿出纸笔,写了几张荐书,找耶律雅里盖了个印章,找到此地的县令,要求他们开仓济民。

  这位县令看了信,非常诚恳地表示愿意答应,随后又立刻带着他们去了此地官仓,告诉他们,如果能在这里找出一粒米,他能把这个仓生吃下去。

  但这里的粮食去哪里了呢?

  县令回答这些年来辽东天灾不断,陛下多次要求救济灾民,他们实在没有多余的粮食了。

  耶律雅里很失望,想带着陈行舟离开。

  然后,陈行舟便微微一笑,拿出一瓶南方的脂膏,递给了这位县令:“萧大人,小小礼物不成敬意,在下知道大人难处,只是这些日子梁王收拢了不少灾民,需要粮食,您看能不能方便小人购置一些,这价格,好商量。”

  这种脂膏能治冻伤皲裂,在寒冷的北方是比羊毛还畅销的好物,价格昂贵,供不应求,用来送礼,当然再好用不过了。

  萧县令一边说着不敢当不敢当,一边接过礼物打开瓶塞,轻轻嗅了嗅,眉眼便舒缓可以来:“既然如此,不妨找个地方详谈。”

  于是,在耶律雅里目瞪口呆的神情里,刚刚还说没人办法的萧县令,便和陈行舟用非常不错的价格敲定了三千石的粮食交易,如果陈行舟愿意加价的话,甚至可以明天就将粮食调到,陈行舟为些付出了三张碱票作为订金——这东西如今在大宗交易里十分紧俏,很多辽东海商甚至宁愿加价去换,因为换碱就能在辽东大量购买清洗羊毛,比直接在密州买更划算。

  走出县衙时,耶律雅里很是沉默。

  “光是心善,改变不了什么结果。”陈行舟谆谆善诱道,“撒鸾,想要帮更多的人,那就得先有足够的力量,才能帮足够多的人,来,我们再来……”

  他带着耶律雅里,去找了这里的曷苏馆部头人,他们的日子过得也不容易,曷苏馆部族需要钱和粮食,这些年冬天越来越冷,他们能换到的东西却越来越少,他们听说远方的女直部落阿古打让那里的族人三年不交税,都很羡慕。

  陈行舟问他们愿不愿意接受雇佣,对方表示他们愿意接受雇佣,无论是以冒充盗贼去袭杀商队,还是去打哪个大户,都可以,但这些都要给他们粮食来换……

  一番交谈之后,陈行舟谈好了价格,便离开了。

  一路上,耶律雅里都很沉默。

  倒是特母哥小声地对陈行舟说:“雇他们很划算啊,一个人只要两斗粟,且生死不论,比禁卫……”

  他不由自主地声音小了下来,因为他看耶律雅里在看他。

  陈行舟微笑看着这位年轻人,淡定道:“撒鸾,你现在知道,为什么我要出兵此地了吧?”

  耶律雅里点头:“他们都在保护自己的财产、亲人,并且为此伤害其他弱者。”

  特母哥小声道:“草原之上,本来就是强者才配活着。”

  耶律雅里认真道:“陈先生,你去做吧,从今以后,我会让特母哥听从你的命令。”

  特母哥一滞。

  陈行舟微微一笑,伸手拍了拍耶律雅里的肩膀,与他相视一笑。

  ……

  六月,张叔夜的调令送到了密州,他召回京城,同时来到的,还有来自辽东的书信。

  陈行舟在信里愉悦地告诉赵士程,他本来想征伐女直部,但就如老师说的,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,亲自去走过一趟后,他发现这里渤海各部们,早就不满大辽的统治了,所以就换了方式,改成恩威并施,他与曷苏馆部达成了交易,对方愿意归服在梁王治下,同时会用更优惠的价格换取辽城的粮食的,他会在接下来继续说服其他辽东的各大附庸部族,只是如何治理,还要师尊指点。

  赵士程是真没想到这位徒弟的能动性会这么强,甚至生出了有一点跟不上他节奏的感觉。

  但自己收的徒弟,又能怎么办呢,于是他指点徒弟,统治这些部族,需要平衡他们的势力,要求他保持最大的武力威慑,同时还要给他们平等的地位,还有足够的利益。

  只要利益保持一致,他们就永远是你最忠心的属下。

  写完信后,赵士程又重新把徒弟的信看了一遍,有些头疼地揉了揉太阳穴。

  这个徒弟,那么多的内容,但字里行间,其实就两个字——给钱。

  “唉,得再开个财源才行。”赵士程叹息,“以后吞金兽可不止一只啊。”

  正寻思着,便听小蝉前来通报,说张克戬求见。

  赵士程顿时头更痛了,这家伙,自从在七里坡里见到玻璃作坊后,就放弃了什么铁器焦炭,强烈要求在西北建立一个玻璃作坊。

  唉,手下怎么就没几个省油的灯呢。

  第140章 老爹助我

  张克戬之所以想要玻璃作坊, 是因为他看到了实验室做窗户的透明玻璃后,惊为天人,想要推而广之。

  在张克戬的讲述下, 赵士程才知道, 就算是在大宋皇宫之中, 房间也是不太大的,并非因为不想修大, 而是房间的进深过大,那就必须开天窗, 否则其中就是昏暗一片。

  凡是修得巨大的屋子, 不是厅堂,就是寺庙。